
出現糖尿病足后能活多久?糖尿病足部壞死的患者因感染消耗大,應適當增強熱量10%——20%,據患者飲食習慣,使食譜多樣化。監測血糖,根據血糖變化調整胰島素的劑量,將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,疾病好轉有利于局部病變的恢復。
觀察皮膚表現 每日檢查足部。注意足部皮膚是否有水泡、擦傷、裂口、局部皮膚是否有紅腫,皮膚色澤及溫度,足背動脈的搏動和彈性。如皮膚溫度降低肢端變涼,皮膚逐漸變白或由暗紅色轉為暗紫色,甚至紫黑色,足背動脈搏動逐漸減弱或消矢,提示局部缺血缺氧嚴重,容易出現潰瘍并形成壞疽。
由于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改變,皮膚微循環障礙使皮膚屏障防御能力下降,容易發生感染。因此做好糖尿病患者皮膚護理至關重要。保持足部干凈干燥。每天用軟皂、溫水39——40℃泡腳20分鐘洗后用柔軟毛巾輕輕擦干足部皮膚,不要用力揉搓。腳汗多的人可在足趾間抹些爽身粉;而特別干燥者適當抹護膚品,涂于足部表面皮膚(不能涂于腳趾間)。
皮膚瘙癢或腳癬切忌撓抓;足部按摩每日數次,動作輕柔,應從趾尖開始向上按摩,可促進患肢血液循環;囑病人鞋襪應寬松、舒適。由于皮膚微循環障礙,寒冷時注意肢端保暖,但忌用熱水袋保暖熱敷以防燙傷起泡。足部感染者可用中藥泡腳,取溫陽益氣、活血通脈、解毒的中藥文火煮沸20分鐘,待溫度降至50℃左右時泡腳。
糖尿病性水泡病是誘發肢端壞疽的危險因素,好發于四肢末端及循環不良的部位,一般為圓形或橢圓形,大小不一,處理不當易合并感染。如有水泡和足癬病人可用1:5000高錳酸鉀液泡腳,每日3次,不超過1周。保持水泡部清潔,對緊張性水泡避免切開,在無菌操作下抽取滲液,預防繼發感染。對小水泡一般不需抽液給予無菌紗布包扎,微循環改善后可自行吸收,水泡干枯后形成的痂皮,利用其保護作用可預防感染,任其自然脫落,切勿剝脫。
出現糖尿病足后能活多久?上述幾方面是專家給出的分析,大家要格外的重視,因為糖尿病足帶來的危害及其嚴重,想要擺脫疾病危害的發生,大家在把握了出現糖尿病足后能活多久之后,還一定要積極咨詢相關專家的建議。